死亡有沒有意義?對自己,對家人和親朋好友?     

      這週衝了二部片子,加上家中堆積很久的送行者,不約而同竟然都是在談死亡的!原本是帥哥組的選擇(金城武、約翰庫薩克),結果卻是圍繞著死亡。死神選擇死亡與否,判斷的準則在於這人有沒有達到生命的目的,而死亡帶給家人的改變是什麼?又該如何去面對?再者,死亡服務業,究竟承受多大的壓力,能給家屬多少的撫慰?這些題目好深好深,解答也都不一樣,尤其是在外公過世之後,看法又會有點的不同。看了禮儀師的故事,要尊重的去面對生者,再冷靜又專業的協助死者走上最後一程,不能怪這些禮儀師看似冷靜,好比開刀的醫師冷酷的操控人的生死,要是容易多愁善感,那麼專業的確會被質疑,但是要如何溫柔,我想台灣的業者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學習;雖然整個儀式都是憑弔追悼的過程,但是如何沖淡商業化的色彩,的確是我實際上沒有體驗到的,可能對於他們就是工作一樣,但是完成80分或90分,這10分的差距就是在體貼吧。除了那些儀式之外,多加入一點人性的東西,披上往生者最愛的圍巾,那一刻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,這變成不只是公事公辦而已,而是一種心意的展現。

      再來,生死到底要怎麼拿捏?我們是不是要一直保持著夢想才能往前進?或者沒有夢想,如同行屍走肉一樣,是不是也表示了另一種程度的死亡?誠如劇中提到的「長短不是問題,有沒有達到目的才是重點」既然目的達成了,為什麼死亡還會留下傷痛,那死亡的意義到底在哪邊,是終結還是另一個開端?生者悲哀傷痛,逝者是否留有遺憾?王永慶遺憾嗎?又或者,人們真的可以真正知道自己該放手的時間嗎?還是要如同劇中與死神對談過後,才能瞭悟?這問題好深,解答好像又沒有標準。誰能夠像是老太太一樣這麼豁達。最後,面對親人的驟逝,我們看到父親的愛與手足無措,等待的希望落空,責任也像是虛設一般,找不到人傾訴,在開車的過程中,心裡的難過、悲傷、挫折,誰又能撫慰?像是無限延伸的公路一般折磨。其實這部片子很符合現實生活的調性,父親胖胖的很平凡,沉默而負責,小朋友稍微了解卻又不清楚真實的情況,青少年也對這個世界有著好奇心,又沒有能力完全應對;我們小時候好像也是這樣,一旦被說這是大人的事情,我們就難以跨足,但是氣氛隱約又會透露出來一絲怪怪的味道,結果長大才瞭解,知道或者是明白越多,不見得是快樂。整部片沒有高潮迭起,悲傷也不是像八點檔一樣的痛哭落淚,或者是大喊大叫,趨近於現實的悲傷,偷偷哭泣,暗自痛心,還是要照顧小朋友,這一切彷彿隨時都在真實世界上演,而我最近碰到的特別多。

  最近很容易感傷,有點多愁善感,連怪獸電力公司都會想要流淚;身邊的人都在經歷失去的階段,大家要加油,要堅強,失去才會更懂得珍惜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ut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