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我第三次寫信給作家,一&二的信我沒留,前兩次一回有回信,一回就隨風飄逝了,收到回信倒像是驚喜一般。
--
劉老師您好:
最近拜讀您的大作:十五顆小行星,甚為感動,決定提筆寫信給您。雖然還沒有讀完此書,就寫下心得這種事情,向來並非我的習慣;但誠如書中所提,您描述刻劃的這些人,如同星星一般,照亮了我的生命,並趨走了這陣子的苦悶,非常感謝您,我的人生才有機會與這些行星相遇與重疊。
書中所敘述的人物風景,過去曾經閃爍或現在一直在進行下去的事蹟,才是我們所應珍視的寶藏!在被名利交雜的現實社會下,我幾乎忘記了去好好的欣賞這些公平的財產;何謂公平?這些人、事、動植物其實一直在我們眼中流轉、生活,默默的進行著,不論我們的財富、地位、身分等,只要懂得去尊重與欣賞,俯拾即是。只是汲汲營營的我一度忘記了,直到有此機緣讀下此書後,才重新去認識這些寶藏。您擅長描寫動植物,淺顯易懂,但轉而寫起這些人物的故事,也是句句真摯動人,每每看到這些人物的毅然決然,好段時間讓我暗自欽佩或低迴不已;天地間的大美,本來就是簡單才能感動人,畢竟萬物的姿態並非單單可用文字形容。
而這些人投入自己一生心力的事蹟,奉獻自己的熱忱,或說是熱血,也多虧有您的紀錄,這些行星才得以繼續轉動,發光發熱;這提醒了我,付出一切去追尋心中的寶藏永遠是值得的,讓我繼續重拾人生的熱情與感動。曾經我以為在基隆港邊花上一小時看黑鳶翱翔於港邊,被認為是傻子的行為,但與書中沈先生相比,似乎是小巫見大巫了。這世上為自然任性而執著下去的人,太多太多了,尤其是能有機會透過書籍與基隆同鄉重新相遇,讓我雀躍不已。
其實早些時候家裡訂報紙時,就有機會與您結緣,只是那時候太年輕,對於描寫自然生態的文章不太有興趣,又五光十色的新聞內容,副刊往往是最後一個選擇;您的大名早有耳聞卻一直從未進入閱讀清單當中,直到這次有機會閱讀您的大作,我知道,我的生命中又多了一顆行星了;借引述序中的一段話:「人生的意義何在?我肯定,十七歲是不會有答案的,二十七歲都很難。」確實是如此,不過在這之後,我更有勇氣去追尋目標了。
能在大尖山的山腰處寫這封信很棒,雖然我的工作需要在水返腳一帶穿梭,但是自當年暗自許下決定要爬大尖山的步道以來,三年多來我一直未有機會重返這邊;今日忙裡偷閒,在這片山櫻盛開的美景中提筆,主要也是想感謝您長久下來持續不懈的紀錄,也期盼將來老師能繼續為台灣的自然生態留下珍貴的紀錄與寶藏,謝謝您。